听新闻
放大镜
舅舅苦钱
2021-06-03 08:54:00  来源:东关街  作者:阚立青

烧窑又脏又累,起早贪黑不说,挖土、和泥、制坯、晾晒、装窑、烧制、送砖等夯不啷当的事都要去想,都要自己上,这些舅舅都不在话下,用他的话说,只要能苦钱,苦点累点都不要紧。

“我们这边就叫苦钱。今天去哪苦钱了,苦多少钱了?我今天去苦了一百块钱。苦钱,意思就是说钱是苦回来的,很辛苦,是要淌汗水的。”前不久,在扬州世园会周边的茶园里,一位农民与央视记者的对话耐人寻味,一下子吸引了我。这位农民用最朴素的语言道出了对“赚钱”的理解。

我们这里把挣钱都叫苦钱。“大小伙子,不能在家吃闲饭呀,一定要想办法出去苦钱。”结束高中学习生活后,父亲冲我说的话,犹在耳边。

在我的印象中,最能苦钱的恐怕要数我的舅舅了。他是苦钱锥子(好手),如今一把年纪(76岁)了,还在苦钱,让我这个外甥不得不佩服他。

舅舅苦钱已有历史了,记得我还在上小学的时候,他就开始苦钱,算起来有四十多年了。

据舅舅自己讲,他刚开始苦钱的时候,只是做一些倒买倒卖食用油、稻子、麦子之类的小本生意,赚点差价,被人称着“小贩子”。他每天骑着他那辆又笨又重的“28大杠”,天不亮出去天黑回来。舅舅特别能吃苦,每次出去都要拉回几百斤重的东西,“28大杠”除了脚踏,几乎都被他用来负重了。由于白天始终见不到他上工,为此,生产队队长还专门“约谈”舅舅,让他不能影响生产队上工。

上世纪80年代初期,舅舅不用再躲躲闪闪做他的“小贩”生意了,一时还成了勤劳致富的红人。在他燕子垒窝般的努力下,舅舅的家庭成了全村第一个“万元户”。村里还在他家召开现场会,推广舅舅发家致富的经验和做法。

舅舅肚里没多少墨水,但他爱动脑筋,思想并不落伍,他认为小商小贩成不了大气候,“万元户”也不是终极目标,要想小康必须另辟蹊径。

他瞅准城市建设将迎来大建设大发展的黄金期,与其他几个村民合伙搞一个小土窑,烧制砖头,为周边城市砌房造屋提供墙体材料。烧窑又脏又累,起早贪黑不说,挖土、和泥、制坯、晾晒、装窑、烧制、送砖等夯不啷当的事都要去想,都要自己上,这些舅舅都不在话下,用他的话说,只要能苦钱,苦点累点都不要紧。

几年后,舅舅将小土窑转给了别人,用苦来的钱在自家开了个小型粮食加工作坊,为附近村民碾米机糠,足不出户便能挣钱。只要肯吃苦,碾米机糠天天能来钱,他越干越有劲。

舅舅不仅自己能苦,他还带着两个儿子一起苦。大儿子办起了在全村乃至全镇数一数二的粮食加工厂,粮食收购、稻米加工、成粮运送,大儿子都亲力亲为,从不说一个“苦”字;小儿子在集镇开了一家生鲜超市,披星戴月组织货源、联系销售、经营门市、送货上门,吃尽苦头。

舅舅的头发已经花白,但他不服老,依然闲不下来,还在侍弄着他的小作坊。用他自己的话说:只要我身子骨不垮,我还会苦下去,一来是弄点零花钱,减轻子女的负担;二来是为子女做榜样,告诉他们幸福不会从天降,只有不停地苦,才会过上好日子。

  编辑:张颖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