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新闻
放大镜
大灾面前,请给他们多一点点空间再多一点点温柔
2021-07-26 09:36:00  来源:正义网

“200年一遇的建设标准破防、缺乏联动停车机制、地铁列车无逃生门……”

随着郑州救灾工作取得初步进展,对大灾中暴露出来的防灾设施、救灾机制等问题,已有专家开始出来解读。此外,五次红色预警后为何未及时停课停业?造成城市内涝是否因为排水管道存在问题?……这两天,类似的“冷思考”渐渐多了起来。

的确,“千年一遇”的特大暴雨降落在几个中原城市,无论是基础建设、应急管理还是人员素质,哪怕平时很小的一点隐患或弱点,在这记“重锤”下都会暴露无遗。其间值得总结和改进的问题,一定有很多。

然而,事有轻重缓急。目前,虽说郑州的内涝在缓解,新乡、鹤壁和一些县城的街道还积水严重,周边广大农村更是遭水围困,万顷良田已成一片泽国。据河南省7月25日下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介绍,截至25日12时,此轮强降雨造成该省139个县(市、区)1464个乡镇1144.78万人受灾,因灾死亡63人、失踪5人;农作物受灾面积876.6千公顷,倒塌房屋8876户24474间……对于身处大灾之中的千万群众来说,保安全、有吃的、安置好,才是眼下他们最急迫、最关心的。要知道,坐而论道,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。

对于救灾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,必须及时发现、果断处置!7月21日,河南省纪委监委下发紧急通知强调,对在防汛救灾工作中不认真履行职责,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党员干部,从严从快追责问责;对贪污、挪用、截留、挤占防汛救灾物资资金的,从严查处,绝不姑息!7月23日,最高人民检察院下发通知,要求各级检察机关依法严厉打击破坏防汛设施、哄抢救灾物资、哄抬物价等各类涉汛涉灾违法犯罪行为,坚决维护防汛救灾工作秩序。这些实实在在的措施和努力,才是灾区群众最需要的。

“苦难不会直接让人进步,总结教训才可以”,这话没毛病,很对!可它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:眼下,千万受灾群众最需要的,显然不是“进步”,而是挺住!重灾之后,很多设施、机制都需要反思、完善,但,我们必须给灾区多一点点空间,让她安全度过水灾。

特大暴雨破防了许多城乡设施,可大家的心理防线没有失守!大灾面前,灾区人民、全国人民展现出了什么样的坚韧!我们看到,面对湖南赶来的救灾人员,郑大一附院副院长哭得像个孩子,甚至双膝跪地;我们也看到,对于网上侮辱的言论,灾区人的反应有多激愤!有句形容很贴心的河南话,叫“知冷知热”。目前,灾区最期盼的,暂时还不是手术刀般的冷静反思,而是知冷知热、共心共情。所以,也请给灾区人民和救灾干部们多一点点“温柔”。

笔者注意到,河南省纪委监委紧急通知中有这样一句话:“对因勇于担当、勇于先行而出现工作失误的,坚决予以容错纠错”,——只有设身处地,才可能有这样的情怀!

反思问题、改进设施、提高素质,所有这些,灾区人民都不会忘记。这片文明悠久的土地,正处于她五千年来最美好、最富强的时期。灾难面前,只要人心不倒,一切都会好起来的,请相信他们!

请相信我们!

  编辑:张颖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