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卖香干茶干,卖十二圩茶干。茶干好吃,干子不咸,买一袋吃了玩。大人吃了消消闲,匣子(孩子)吃了玩。茶干不丑,嘎去(回家)搭酒,不好不要照退钞票,碗里头吃得香,吃到肚头身体又健康……”一个老者,将破旧的自行车停在热闹的街头,右手不停地从车后白色的箱子里掏出茶干,用方言韵白很顺溜地吆喝着他的十二圩茶干。偶刷抖音,看到这一镜头,不免让我想起了以盐著称的十二圩小镇,更想起了滋味醇厚的十二圩茶干。
十二圩,位于扬州西部、仪征东部,是紧挨长江边的滨江小镇。别看它小,可在百度里是有单独词条的。它由滩成“圩”,因盐成“镇”,有过九街十八巷的繁华景象,更有20万人聚集的空前盛世,有江北“小上海”之称。据说,小小的十二圩,当年在世界地图上都是有一席之地的,是唯一被标注的中国“镇”名,足以窥见它当时的名气与地位。
一个春日的下午,我来了个说走就走的十二圩之行。我骑着电动车,出真州,沿着一路金黄、醉人心脾的乡间道路,顺着长江堤岸向东没多远便到了十二圩。
来到十二圩,不能不去老街工农路走一遭。工农路,想必它的名字一定是上世纪那个红色年代的产物。单从字面是看不出它的“老资格”来的,漫步其中才能体会到充满“盐”味的十二圩。我沿着老街一路向东骑行,骑到一个叫人民大会堂的地方,将车停在了路边独自悠闲地行走。
老街的路条石铺就,大约四五米宽,街两旁间或有青砖黛瓦的经年老屋,原本喧闹的街巷,大多人去楼空,略显苍凉。老街上行人稀少,偶有三三两两的老人出没,再有就是土生土长的老街守店人了。行走在空荡的老街上,依稀能看出当年十二圩店铺林立、人声鼎沸,满是剧院、酒店、会馆、邮局、钱庄的繁盛市井生活场景。
老街必有老街的风味,十二圩茶干便是老街千锤百炼出来的味道。来老街的,除却怀古,十有八九是冲着五香茶干来的。十二圩茶干,方寸大小,茶色外观,厚薄均匀,油光湿润,口感细腻,咸香甜适中,粗咬鲜美无比,细嚼唇齿留香,回味无穷,是撩拔味蕾的极佳小食,与高邮界首茶干、当涂采石茶干,并称长江下游“三大香干”,同时又有沿江“茶干之王”之美誉。它原本是当地“窦天昌”茶干酱园店制作的,兴于清光绪年间,已有100来年历史。因其选料精良,制作严谨,深受各方人士青睐。遥想当年,各地盐船云集十二圩,盐船上的商人喜欢捎带大量的茶干,既当航行中的消闲食品,又作馈赠亲友的土特产。
在我的心目中,十二圩茶干还是家乡的名片、游子的乡愁。记得二十多年前我还在部队的时候,每每回来探亲,临行前都不忘捎些家乡特产给战友尝尝,其中带得最多的就是十二圩茶干。忘不了的是第一次捎带茶干,那年是5月份回来探亲的,归队前朋友为我准备了200来块茶干让我带到部队,由于那时尚没有真空包装,加之捂在行李箱里,等到了部队给战友们分享时,发现塑料袋里的茶干居然发霉长毛了,“土特产”成了“土特惨”,搞得我十分尴尬。如今,经过岁月的煨煮,十二圩茶干依然散发出陈年老卤的独特风味,香飘四方。
不知不觉中已近黄昏,老街东西我走了个来回,仿佛穿越了时空一般。
炊烟又起,空气中似乎弥漫着十二圩五香茶干的诱人美味。